欢迎登录江苏省物理学会官方网站
若干重要物理名词探源
发布时间:2017-12-07文章来源:浏览者:208

作者:任庆运 (东吴大学物理学系 )

1 引言

 

近现代的中文物理名词跟其他科学名词一样,主要是在清末时随西学引进而开始大量产生的. 当时的启蒙人物如严复等曾经精心创用了一些译名,在北京的同文馆和在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译馆作为当时的官方机构,系统而大量地引进科学译名. 在此同时也有许多译名是假道日本而传进中国. 北京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成立至今已将近一百五十年,许多当时尚须专书解释的“新名词”如“自然”、“运动”、“自由”、“真空”,现在已经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用的日常习语.

 

在引进西学初期,西洋新学名词多无中文译名,创译的过程恰如魏晋时期翻译佛教梵文名词所用的办法,借用中国古籍中旧有而意义相当的名词,这就是所谓“格义” . 例如英文free一词,现在一律译为“自由”. 我们揣摩当时用“自由”这两个字(注意,不是“自由”这一个词)作为英文free的中译,也算是巧译;但是现在仔细检视英文free的字义,与“自由”原文的用法,再把与free,freedom 联用的各个词汇并列省察,就会发觉有需要商榷之处. 再例如《老子》一书里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就借用“自然”两个字(注意,不是“自然”这一个词)作为英文nature的中译,现在仔细检视英文nature的字义,与《老子》一书原文用法,再把与nature,natural联用的各种词汇并列省察,也会发觉有需要商榷之处.


这两个例子都出自中国古书. 传统典籍之中的用语,或有一定的训诂注释,或有一定的语法成规,违反训诂、背离语法,就会与传统文化断绝. 物理上有新观念时,在古典之中寻找名词之例不胜枚举,如atom, ether, hysteresis, 更有从文学“今典”之中寻找名词之例,如quark即是. 西方科学尚且注重与其传统文化的接续,我们引进西学时从传统典籍选用恰当的词汇作为译名,自是理所当然. 本文就是要从这个角度,检视若干习用已久可是有待商榷的译名.

 

2 自由! 自由! 多少谬误假汝之名而行 !

 

中国经籍里的“自由”没有作free解的用法。英文的free译为“自由”由来久矣,而且很可能是沿用日译. 语言学家王力曾说:“中国当时为西洋(特别是英语)编词典的人们由于贪图便利,就照抄了日本人所编的西洋语言词典的译名”. 在《 物理学辞典》(日本培风馆)里free皆译为“自由”. 英文里free常与from 或 of连用, 陆谷孙《英汉大字典》译为“无 ~ 的”,《 牛津英文字典》里free释义第一大类总释为“不受束缚”(not in bondage to another). 因此free的原义是“无”、“免”、“不”,是从反面讲. 免于束缚所以义为“自由”,可是不能把所有的free都译为“自由”.


有时跟 在free后面的from及其宾语省略未写,必须用常识或物理知识补足,才不至于产生误解. 所谓free fall是指物体下落时不受重力以外其他的各种阻力, 所以此处的free是free from all forces except gravity,因此free fall应译为“无碍下落”. 准此,freely falling body应译为“无碍落体” .

基础的力学里会讲到free body的受力图,free body当然不是“自由体”;应用力学里的free end也不应该理解为“自由端”. 这两个free的意义是 not joined to or in contact with something else,乃不受箝制之意,因此free body应译为“分离体”,free end应译为“悬空端”. 同理free particle是不受力的粒子,应译为“无碍粒子”,free rotation是合力矩为零的刚体的转动.


把free space译为“自由空间”则是双重错误,因为space根本没有实体,何来自由不自由. 此处的free还是用free from 来解译,是“无”或“空”的意思,指没有物质 (matter) 或物质源 (source). 中文“宇”字即是space的翻译, free space译为“空宇”,否则有 matter或 material sources的space岂不成了“不空的空间”.


化学里free radical的free也是“无”或者“未”的意思,至于无甚么,其解释比较复杂. Linus Pauling给free radical下的定义是:“anatom or group of atoms with one or more unshared electrons”.所以free radical是含有“无键结”或“未形成键结”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所以free radical应译为“未化合基”、“未键结基”、“游离基”;译为“自由基”是完全无从理解其意义的.


至于 Doppler-free spectroscopy 则比较棘手, 此处的 Doppler是 Doppler broadening(增宽效应)的省略,英文已经语焉不详,中译不但不能译为“多普勒自由光谱学”,也不宜译为“无多普勒光谱学”,只好暂译为“去多普勒增宽光谱学” .


如free electron model与free charge,两个free看似相似,其实意义不同,译法宜有区别. 第一种情形的free electron与free particle同属一类,free是指不受力、不受束缚,所以free electron model应译为“无缚电子模型”.


电磁学里的free charge常与 bound charge并举,有些书不用bound charge 而用polarization charge,其意义就比较明确. 问题还是在freeharge中的free,即使在英文里用free之浮滥都是个问题. (英译本的)Landau 与 Lifshitz则不用free charge, 而 用 extraneous charge. 有趣的是,free charge中的free并非是修饰charge的定语;有自由的不是free charge而是我们人! 所以free charge根本不是自由的电荷,而是(我们)可以移动的电荷, 故应译为“可移电荷”.


类似而最费解的free,则是热学里的free energy,不论是观念、定义还是记号、算式,可说是极其紊乱.Sommerfeld特地制表罗列诸说 , Zeemansky早在其《 热学与热力学》一书第四版(1957年)中,就宣告完全扬弃徒增困扰的free energy一词,而国际物理及应用物理学会 (IUPAP)更建议把Gibbs free energy及 Helmholtz free energy改称为Gibbs energy(Gibbs function) 及 Helmholtzen ergy(或 Helmholtz function).

 

Free energy是 Helmholtz(1882年) 创用的,而 Gibbs则完全不用此词. 即使此词今后废而不用,还是会在以前的书籍文献里遇到,还是有必要了解其涵义.


依照 Planck 的转述 , 为了与free energy(freire Energie) 相呼应, Helmhotz 把内能称为total energy(Gesammt energie),把total energy扣除 free energy 之后剩下的称为latent energy(gebundene Energie) 或 bound energy. 换言之,内能分为意义相对的fre eenergy与bound energy,而所谓 free energy 是可以用来作功的能量,bound energy则无法用来作功,因此也有人把free energy
称为available energy,故应译为“可利用能”.


所以free的本义是“无”,不是“自由”. 多少年来,我们沿用日译,一看到free就译为“自由”,几乎已成条件反射(即制约反应),“free=自由”彷佛是个魔咒. 从 “自 由”的箍咒中解放出来,此其时矣! “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也是个不知所云的译名,刘源俊教授译为“活度”. 跳出“自由”的箍咒才能活!

 

3 天然与自然

 

英文 Nature译为“自然”有《 老子道德经》的“道法自然”做靠山,几乎是根深蒂固、不容质疑的了. 可是在经书典籍里,“然”只作语助词用. 《 老子》全书八十一章,“自然”二字连用一共出现5次,除了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外,其他都作状语(adverbial) 使用,意思相当于白话文的“自然而然”,而不是特指英文的 Nature. 作状语或语助词用的“然”,最容易了解的用法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果然”、“居然”里的“然”,英译可以是“being the case”,白话文可译为“像 …… 的样子”、“是这样子”.


因此“自然”的原意是“像自己那样”. “道法自然”就是“道法自(己那样)”,“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而非在“道”后面有一个比“道”更根本的“自然”. 不然的话,《老子》就不能称为《道德经》,而应当称为《 自然经》. 老庄称为“道家”而不称“自然家”,就表示“道”才是核心概念,而“自(然)”只是“道”的描述,所以也有“自然谓道”的说法,表示“自(然)”仍为“道”自身.


中文“自然”二字连用虽然从三国时的王弼注《 老子》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以致后来沿用日译成为Nature的中译,可是迟至清初 ,“自然”始终只出现于中国哲学著作里,而不出现在与科学相关的场合,与 Nature,natural science, natural history并无关联. 自从把 Nature译为“自然”二字之后,因为《 老子》里的一句话“天法道,道法‘自’然”,彷佛“道”背后隐约有个“自然”,好比康德哲学里的“物自体”(Dinge an sich).


英文 Nature一字也有许多意义,与natural science相关者,依《 牛津英文字典》的解释,指的是“物质世界,或其事物万象之总称,尤其特指与人直接系属者;亦常指大地自身之特性与产物,而有别于人类文明之特性与产物” . 因此,《 牛津英文字典》特别声明,Nature不可指含有哲学意味的所谓“自然”.


刘源俊教授主张把名词的 Nature译为“天地”,把形容词(定语)的natural译为“天然”. 以“天”为“天地”的略语,涵括《牛津英文字典》所说“大地”、“物质世界” ,也就避免了哲学意味的“物自体”的纠葛. 严复把natural selection译为“天择”,用语更精炼. 在《新大英百科全书 · 前百科》(The New Encyclopdia
Britanica———Propdia)里,natural sciences与social sciences并列,也与philosophy殊科,可见其间分野. 此处的natural sciences不妨译为“天地之学”.

4 其他译名词商榷

 

因篇幅所限,以下简略提出几个译名的商榷.

 

“万有引力”大约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名词,英文为universal gravitation(作者按语:两质点之间因有gravitation 故互相吸引,其力的属性为引力,但是不应把 gravitation 译为“引力”). 两物体若带有电荷,其间的库仑力可为引力,亦可为斥力,决定于该两电荷为同性或异性. 因物带电而有此力,依其本质而称为“电力”,不因其属性可引可斥而称“引斥力”. Gravity的原义是“重(weight)”,因物有重而有此力,同理应依其本质而称为“重力”,不宜因其属性而把gravitation称为“引力”.


Universality是牛顿提出的观念,译为“普适”更能切合牛顿论述的原义 . 时下流行的“普世”一词, 其实也都是universal之义,宜用“普适”.据说有些乡间的路口,虽有交通号志,遇到红灯,驾驶自会审酌轻重,或停或过,行人总能眼观耳听,趋吉避凶. 外人遇红灯停车,难免遭人讪笑:“此地红绿灯仅供参考. ”“参考”的重要性已经沦落至此! 陆谷孙《英汉大字典》里还保留了机械、测绘的译名:“基准”,reference coordinate system 应译为“基准坐标系统”, reference point 应译为“基准点 ”. Misner, Thorn, and Wheeler的 Gravitation里用fiducial geodesic而不用reference geodesic,因为fiducial比reference的语义更明确,指的是“基准”,而不是“仅供参考”(just for reference)而已.


再论“经典”与“古典”. 依照classic的原义,系指不刊的希腊、罗马经书典籍,固然应译为“经典”;“经”者“常”也,有历久弥新、价值常存之意. 但是在物理界,classical physics先与相对论并列对扬,再与量子力学并列对扬, 古今对比的意味较重. 固然 Heisenberg与 Dirac在建立量子力学时,确是以classical mechanics为典范,但是提到classical mechanics的时候,还是称其“古”而非言其“常”. 再把classical physics与 modern physics并称,就显见是古典与现代之别. 因此classical physics应译为“古典物理”,classical mechanics应译为“古典力学”.


数学上的变换理论(transformation theory) 先用之于相对论,尔后扩及于量子论,乃至发展为近代理论物理的新方法,其要义为invariance,意为在某特定变换之下不变的性质,译为“不迁”以资与其他的不变有所差别.


翻译外文专有名词,既要确知外文原意,亦须熟谙中文语汇,文末略举二例作为结束.


现在只要联上网络,就会看到“官方网站”一词, 居然还有“官网”的简称. 把official一律译为“官方”是非常荒唐的. 某艺人自设一个网站称为“官方网站”,怎么就成了“官方”了? 此处的official应译为“正式”,而非“官方”.


在教育界及社会学界有“细部工程”或“点滴工程”的说法,原 文 为 piecemeal engineering ,略谓社会之兴替嬗变,欲求穿石之效,须凭涓滴之工. 中文本来就有“滴水穿石”、“涓流成河”的说法. 因此, piecemeal engineering宜译为“涓滴工程”.

 

本文选自《物理》2011年第1期